实验动物中心参加中山医学院第九届学术节活动纪实

发布人:黄铭倩

                                                                      “崭露头角、砥砺前行

                                           ——实验动物中心参加中山医学院第九届学术节活动纪实
                                                                   (实验动物中心 廖琼供稿)

       第九届中山医学院学术节于11月27日-12月1号在北校园顺利召开,会议由医学前沿国际论坛、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实验技术沙龙、公共支撑平台工作研讨会等多个模块组成。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作为新的中山医学院内设机构在本次学术节首次亮相,初步展示了我中心的技术服务能力和近期工作进展。

       为了支持我校医学人才培养和医科学科建设,学校决定将原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整体并入中山医学院,作为学院内设机构管理,同时保持校级公共服务平台职能。自今年7月接收实验动物中心以来,学院将原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中山医学院动物实验室、何母楼动物实验室、疾病模式动物平台、动物分子影像平台、斑马鱼技术平台等6大动物实验相关资源统筹和整合,组建新的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同时,成立了新的实验动物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调整了中心领导班子和组织架构,重新制订了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开放了新的屏障设施,执行新的服务收费政策,全方位加强实验动物来源控制和质量监控。一个全新的综合性实验动物服务平台初现雏形!

       在本次学术节上,我中心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学术节各项活动,参与并主持了专职科研人员和博士后研讨会、公共支撑平台工作研讨会,在专题研讨会上我中心有7人次进行技术和服务工作汇报,有15人 进行了技术墙报展示。通过本次学术节交流活动,我中心各部门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对新中心各单元平台的运行和管理进行了详细汇报,包括北校园动物实验部、东校 园动物实验部、条件保障工作、动物质量控制、模式动物平台、动物分子影像平台、斑马鱼平台等。中心各部门借此机会与参会的教授、研究生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 交流,相关工作得到与会同仁的肯定,同时收获了促进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宝贵建议和意见。

       此外,我中心为本次学术节提供了15份技术墙报,占全院技术墙报的三分之一以上。墙报形式多样,展示的技术内容丰富,涵盖生物净化-胚胎移植新技术、Beagle犬心包膜粘连模型建立、大片段基因敲除小鼠制备、斑马鱼基因分型新技术、动物病原检测的液相芯片技术、动物病理分析新技术等。经过现场答辩和专家评审,我中心荣获学术墙报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8个,是获奖数目最多的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参与本次学术节活动,我中心展现了新机构的新风貌和凝聚力,展示了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体系和支撑能力。同时,我们深感任务艰巨,实验动物平台建设之路任重道远,更需砥砺前行。

吴忠道书记、陈琼珠副院长等学院领导与我中心部分同事合影

参与技术墙报评比                                                                    研究生驻足阅读我们的墙报 

    研讨会汇报获得获奖证书                                                                学院领导与一等奖获得者